Skip to main content

Posts

Showing posts from October, 2018

公海保护大谈判:难在何处

气候变化、 移民问题之后, 又一个挑战国际关系和民族国家体制的议题正在浮出水面,这就是公海保护。 所谓公海,就是不属于任何国家的海域。公海和对 应的海床部分,统称 为国家管辖范围外的区域,而这片广袤的无主之地,是全球90%海洋生物的家。 但是,对公海 肆无忌惮并且越来 越具有风险的攫取,正在威胁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。例如,在公海盛行的非法、不报告和不管制( )捕捞活动,就是过去50年海洋中一半的鱼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。 今年9月4日在纽约的联合国 总部,一场旨在保护 人类共有的国际海域生物资源的谈判即将展开。接下来的两年,全球各国政府将努力达成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,来保护公海免于过度开发。 根据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,人类可以在公海自由捕捞,航行, 铺设电缆等。现在,技术进 步又赋予了人类在公海的另一种“自由”,即海底采矿。目前包括中国、韩国、日本、德国等十多个国家已经 在大西洋、太平洋 和印度洋水域勘探金属矿产。 但是,目前还没有法律要求开发者必须提交评估勘探影响的环评报告,也没有一个国际法规来统一管理公海上的航行、捕捞等活动。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下成立了近20个国际组 织来管理这些人类活动 ,但是一些组织只管自己部门的事,如国际海事组织( )管理船舶航行安全和防治海上污染;还有一些组织不仅有自己特定的对象,还局限于一定区域,如区域渔业组织 ( )只管理特定鱼群。 然而,很多海洋生物具有迁徙或洄游特性,它们的一生需要多次往返于散布于海洋中的多个生境。然而,根据不同的测算方法,目前全球海洋受到保护的仅在2%到7%之间,公海中受到保 护的更是不足1%。 早在2014年,全球海洋委员会的一份报告就重申 了保护的困境: “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在实践中缺乏快速应对新挑战的能力,更无法加强管理以保护公海生物多样性、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所面临的日益加剧的威胁和危险。” 资深环境 律师 在形容我们当前的公 海保护工作时有一个形象的说法:“我们的战场其实是支离破碎的。” 为公海的可持续利用建立新的国际协商机制 因而刻不容缓。月4日正 式开始的关于公海的谈判,其最终目标是保证在公海范围内,各国既有公平享有国际海域的资源和收益,又能够共同保护海洋环 境的可持续发展。 为了实现这一愿景,谈判将重点围绕四个目标。第一个目标,是建立国家管辖外区域( )开发的